文章
  • 文章
搜索
详细内容

影响中国人的3块屏

时间:2023-02-14        阅读

就在2022年冬季奥运会期间,当无数外国友人走进中国的高铁站,他们看到一个又一个夺屏而出的IP形象,看到来往旅客只要拿出手机对着大屏轻轻一扫,就能获取到感兴趣的产品界面和品牌信息,他们意识到,中国俨然进入了一个“全屏时代”。


他们不知道的是,有三块屏,对中国人的影响尤其深远。


微信图片_20230217133959.jpg



NEW WORLD

     第1块屏: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1979年1月28日,在农历大年初一的这一天,一条长达1分30秒的广告出现在了上海人民的电视屏幕中:一对父母带着小孩到商店购买药酒,家中须发皆白的老人在收到礼物后笑逐颜开。广告中皓发满头的,是当时已有85岁高龄的特级工艺美术大师何克明。不少老上海人对他印象深刻,不仅因为其仙风道骨的外表,还因为他是著名的“江南灯王”。


早在春节前一个月,上海药材公司就决定策划一起别出心裁的广告事件。他们安排内部的一位工作人员找到上海市美术公司,表达了想要做些特别的广告的想法,美术公司内部却有人提议:何不试试在电视台做广告?这让上海药材公司茅塞顿开,也为他们本次宣传打开了新的思路。随后他们开始挑选产品,与电视台及相关部门交涉,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


微信图片_20230217134002.jpg

图源:广告导报


根据当时《上海电视台广告业务试行办法》,在节目中插播这条90秒的广告需要支付260元,而广告中的一瓶“参桂养荣酒”则是15元。


受“文革”影响,电视广告一直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而这一石,却激起了千层浪。作为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条电视广告,整个广告由插画组成,没有运动境头,形式上就像电视新闻,但仅在电视上播放了4天,就让这款药酒在全上海卖到脱销。


微信图片_20230217134005.jpg

图源:广告导报


不仅如此,此次广告事件在国内外舆论界同样掀起一阵话题热潮,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媒体纷纷为此发布消息,更有不少外媒发表评论,称这是“中国开放的信号”。


实际上,在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提出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加上改革开放拉开序幕,为中国电视广告的起步创立了良好环境。这条“参桂养荣酒”电视广告,冲破思想的禁锢,跳出隐形的围墙,也因此诞生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94年,中央电视台任广告部主任、广告经济信息中心主任谭希松拍板,将电视台黄金广告段位面向全国公开招标。“一台知天下,登台天下知”,无数企业闻风而动。在第一届招标会上,孔府宴酒以3079万元的高价中标《新闻联播》前的5秒黄金广告位。第二年,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孔府宴酒就斩获2.7亿元的销售额,远超茅台等名酒。在接受采访时,孔府宴酒的董事长江延华自称“标王”,从此,“标王”成为了每一位中标企业的身份标签。再后来的标王,有秦池酒业,步步高,娃哈哈,熊猫手机,蒙牛等企业,他们凭借着央视这块电视荧屏,在那个中心化传播时代,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


微信图片_20230217134007.jpg


电视广告崛起与发展的背后,是中国人日益上升的生活水平,是更自由开放的思想,是更自信的发展姿态。


一块电视荧屏,为中国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INTERNET     

     第2块屏:互联网浪潮


如果说七八十年代的商业神话大都来自于电视荧幕,那么进入21世纪,让所有企业都为之疯狂的,则是不断翻涌的互联网浪潮。


1995年,因深深被美国开放式的互联网创业环境所震撼,海归张朝阳毅然决定放弃安逸的留学生活,提着一个行李箱,里面揣着一千美元,回到了中国。1998年2月,第一家全中文的网上搜索引擎——搜狐网成立。彼时,搜狐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第一平台”。同年,新浪成立。就这样,两位怀抱着伟大理想的青年撬开了中国互联网的大门。


微信图片_20230217134009.jpg


互联网就像一股来势凶猛的洪流,冲击着无数传统行业,也将人们的生活形态彻底改变。接收外界信息不再是被动地、单一地通过电视或报纸,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更加快速和全面地了解这个世界。从前电视屏幕前的大量用户开始流向互联网,人们在网上搜索,在网上购物,在网上交友,网络让原本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易行,网络将人们的生活轨迹紧密串联。


作为与消费者行为习惯紧密相关的行业,广告,也出现了颠覆式的改变。进入2000年后,以新浪等综合门户和百度等搜索引擎为代表,门户时代的展示类广告、搜索广告崛起;2012年开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广告增长迅猛,尤其是原生及信息流广告已经成为主流广告形式,以微信、微博、百度、今日头条等为代表;2017年以来,以科大讯飞、百度、360、搜狗、小米等企业为代表,基于语音、视觉、语义等AI技术的新型广告形式出现。


微信图片_20230217134011.png

图源:视觉中国


在互联网出现以前,同一个地区的人在同一时间看到的广告都是一样的,不论是报纸杂志还是广播电视。广告主会在媒体端会有筛选,但对于同一个媒体的所有受众来说,广告的形式和内容并不会有所区分,因为传统媒体的传播是单向的,广告主和媒体都只能知道整体受众的大致画像,而无法了解每一个个体的差异。


而到了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互联网终端屏幕前的受众都有了可辨别的ID,企业可以获取到当前用户或者潜在用户的大数据画像,媒体可以感知到个体的行为轨迹,也就能够更加精细化的针对每个个体间的差异向他们推送更为符合其偏好的广告。于是用户或许会惊奇的发现,自己在一段时间之内,在很多不同的页面上都会看到类似的广告,有一些甚至是最近自己浏览过的商品,在一遍又一遍被广告“种草”之后,说不定哪天就会产生购买的冲动。


微信图片_20230217134013.jpg


“互联网热”曾一度让无数企业砸重金投放线上广告,抢占各大流量入口。虽然到了今天,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已经触顶,但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仍在对互联网媒体不断升级,互联网广告仍然是企业营销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一块终端屏幕,见证了中国二十年飞速狂奔的互联网时代。



AWAKENING 

第3块屏:民族品牌意识加速觉醒


回看历史,无论是秦朝实施的“车同轨”,还是隋代修建大运河,都是为了让这个幅员辽阔的帝国能够更好的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更高效的运转。


2008年8月1日,在北京奥运会举办的前一周,中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50km的高铁——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行,一条120公里长的铁路干线将北京和天津两个举足轻重的城市连在了一起。随后,京广高铁武广段、郑西高铁、沪宁高铁、沪杭高铁、京沪高铁等高铁先后建成通车。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十年间,中国高铁总里程增长了4倍,超过4万公里。截至2021年12月30日,我国高铁动车组累计发送旅客120亿人次。


微信图片_20230217134015.jpg


中国高铁网络的延伸与交织,将过去散落的城市重新连接,人与货的移动被加速,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大幅降低。中国独有的规模优势被发挥到淋漓尽致,一些全新的商业模式也应运而生。


2011年10月30日,高铁媒体资源第一次向社会资本开放。当时,永达传媒的董事长周志强迅速看到了高铁媒体的价值,果断把握高铁发展之“势”,一举拿下30%的经营份额。凭借着十多年户外媒体运营经验,短短几年就快速构建起了强大的全国高铁媒体资源网络。就这样,悬挂于一座座高铁站中心位置、对中国人影响深远的一块块高铁LED大屏出现了。


微信图片_20230217134017.jpg


当高铁形成了年20亿人次的运量,当汇聚于一座座高铁站的巨大客流被发往全国各地,一块高铁LED大屏,也就成了一个引爆品牌的超级按钮。


越来越多企业看到了这一个全新的场景,他们开始将每年营销预算的一大部分分给高铁广告,试图通过这块LED大屏,与更多高频商旅人群、新中产主流消费人群构建起密切而深入的对话。


有着深厚品牌底蕴的洋河,也算是这一玩法的最早尝鲜者,通过连续11年的高铁媒体投放,实现从江苏走向全国,营收从3亿+到211亿+,市值增长至3000多亿;习酒,持续多年深耕高铁场景传播,从区域走向全国,继迈过第一个百亿大关后向第二个百亿目标全力冲击;董酒,连续投放4年,实现销售业绩近6倍的增长,老八大名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悄然回归。


微信图片_20230217134019.jpg


龙蟠,在疫情席卷全球之时瞄准高铁在途场景,将“世界品牌·中国龙蟠”的品牌理念传播至全中国,树立了“国产润滑油第一品牌”的行业领航地位,目前市值已近200亿;更有新国货品牌认养一头牛、妙可蓝多,通过全国高铁LED大屏屏屏联动,完成了从“网红品牌”向“国民品牌”的华丽转型。凭借着国家平台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以及强大的曝光力,高铁LED大屏至今已帮助无数品牌成功实现价值的提升。


今天,随着数字化的不断推进,高铁广告再也不是从前的粗放式投放,而是更加智能的精准投放。通过分析企业的市场数据及群体特征,提升商业分析洞察能力。通过智能人群圈选和智能场景覆盖,对线下目标群体精准曝光,实现海量媒体的精准选点。让企业能够在全触点、多场景的联动中,实现品效协同精准转化。


微信图片_20230217134021.jpg


高铁媒体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日益增长的GDP,是日渐强大的民族科技与文化和不断壮大的国民消费力量。


一块高铁LED大屏,让民族品牌意识加速觉醒。


三块屏的更迭与发展,见证了中国跨时代的变迁,见证了中国人思想的不断进化,见证了中国人生活形态与触媒方式的变化进程。而未来更多屏的加速融合,也会将我们真正带入“千屏千面”的全屏时代。



永达传媒

在途场景传播领航者

户外传播的优质之选

高铁广告找永达

部分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疑虑请告知删除,谢谢!


技术支持: BAIDU.HK.CN | 管理登录
seo seo